close
壓力超負荷---白袍下的哀嘆
文/邱永林 圖/朱行美

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08/new/nov/12/today-work1.htm
今天是醫師節。雖然我本身也是醫事人員,但卻很少有機會思考這個行業帶給自己的壓力。直到今年三月,我跟家人在醫院經歷11天生死交關的日子,讓我對醫護人員每天必須面對的壓力有了更深一層的體認。


醫護人員壓力從何而來?

今年三月初,太太在台北的某家大型醫院接受剖腹產手術,本來以為會相當順利,但是沒想到過程當中發生凝血功能異常,因此必須大量輸血。據後來醫療團隊描述手術過程,情況一度相當危險。幸好後來手術順利,但是太太還是必須住在加護病房將近一週,以便接受最詳盡的醫療照護。

這段期間雖然成了我們夫妻倆最艱困的時光,但是卻也給了我第一手的機會觀察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。醫護人員經常必須面對的壓力來源有以下五點:


壓力1:病人及家屬的負面情緒

不管是生了大病、小病還是因為意外才進了醫院,可想而知,大多數病人及家屬的心情都充滿了焦慮、擔心甚至害怕。因此,對於醫護人員的照護也有著高度的期待。

病人或家屬只要感覺該獲得的醫療服務稍微慢了點,很容易就會對醫生或護士產生埋怨的心理。例如,餵藥、換尿袋的時間晚了幾分鐘,病人或家屬也許一著急,就對護士抱怨,豈知原因是醫護人力配置長期短缺,或者是因為照護前面一位病患多花了些時間。

站在同理心的角度,許多醫護人員都默默地承受這些負面情緒,很少為自己辯護,長期累積負面情緒。


壓力2:醫療糾紛及勒索的陰影

不管在大醫院上班,或是自行開業,從執業的第一天起,每位醫護人員就得面對隨時可能而來的醫療糾紛。因此每天幾乎都是戰戰兢兢地衡量每一個醫療決策,絲毫沒有犯錯的空間與權利。

就算從死門關救回了病人,也不代表一定沒有醫療糾紛。最令人沮喪是,原本病人和家屬都很感謝醫師的搶救,但幾天後因為聽信來探病的朋友的意見,而對主治醫師事後提起醫療訴訟的例子大有所在!

除此之外,名氣大的醫師有時還得被黑道勒索,不管是選擇花錢消災或報警處理,心裡面總還是會為自己或家人的人身安全而提心吊膽。


壓力3:心力付出與報酬不成比例

或許是受到媒體大幅報導負面新聞,醫療人員的社會評價似乎越來越低落。某項調查顯示,有七成以上的醫護人員不願意自己的子女將來從事醫療行業!

最近我和一位大學教授聊天,她也告訴我她剛上大一的兒子也是捨棄能上醫學院的分數,選擇就讀國立大學物理系,背後的原因竟然是受到電視劇「白色巨塔」的負面印象影響!

除了缺乏尊重與成就感之外,其實醫護人員的收入也不如外界想像的高。有好幾位醫師朋友就告訴我,如果是抱著想要賺大錢的想法而進入這個行業,其實還不如從商呢。


壓力4:工作環境充滿病毒與感染源

大概很少有其他的工作場所像醫院和診所那麼危險的。回想起SARS肆虐的那段時間,全台醫院中有多位醫師及護士因此感染而犧牲生命。

即使沒有大型傳染病,平日醫院的空氣當中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病毒,工作檯上有廢棄的針頭和不知名的血跡,以及看不見摸不到的電磁波和放射線……。即使沒有實質被感染,但是那股心理壓力還是非常沉重。


壓力5:與家人相處時間嚴重不足

最後一項是由工作過量以及工時過長所引起的副作用。許多邁入適婚年齡的醫護人員,因為忙到沒時間交友,或是對方無法體諒醫療工作的特性,因而形成醫生和護士談戀愛或結婚的特殊現象。這樣做的好處是「約會方便」、「工作共識高」,壞處則是「人際關係狹窄」、「缺乏共通興趣」。

就算能順利地在年齡拉警報之前找到適合的結婚對象,更多的挑戰往往出現在結婚和有小孩之後。由於多數醫護人員必須輪班或是隨時待命,好不容易安排好跟家人相處的寶貴時光,都有可能因為一通醫院的緊急電話而瞬間告吹。

再加上如果家人和小孩無法諒解,油然而生的挫折感,很容易讓醫護人員產生不知為何而戰的感嘆。


醫護人員如何紓解壓力?

為了與最新的醫學技術同步,並面對病患日益高漲的權力意識,未來醫護人員的壓力來源只會越來越多。如何避免迷失於「壓力源」,尋到屬於自我的「活力源」,成了維繫醫護生涯的重要課題。


Tip1:培養工作以外的生活情趣

在台灣的教育環境下,只有「學業成績」最頂尖的學生才能考上醫學院。這群最會念書的學生苦熬將近10年後,終於成為執業醫師,但同時也可能失去了「享受生活」的能力了。

反觀國外的醫療教育系統,多半同時注重學生的「學業成績」與「術科成績」,術科成績包括社團經驗、體育表現、人際溝通、志願服務…等。因此這群將來的醫生既會玩,又會念書。這種Work hard, play hard的人生態度對於幫助他們適應日後高壓的醫療專業生涯,有相當大的助益。


Tip2:睡得好、吃得對、想得開、動得勤

據統計,不同科別的醫生平均壽命比一般人短少3~10年。可見,每天勸告病人要健康生活的醫生,自己活得並不健康。

正如西方古諺所說:「健全的心靈,寓於健康的身體」。想要提升自己的抗壓力,最好儘量讓自已睡得好、吃得對、想得開、動得勤。更重要的是,不管有多忙,每天還是應該安排至少10分鐘的時間,讓自己能夠充分地放鬆,若有必要的話,亦可學習有效的放鬆技巧,如腹式呼吸、漸進式肌肉放鬆法、冥想法等。(本文作者為開業心理師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ngo12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